台南縣菜寮溪河床是台灣唯一發現大型哺乳類動物化石的地帶,在全球最近一次大冰河時代(The great ice age),距今164萬年前至1萬5千年前之更新世,曾發生數次冰河現象,而沈積在菜寮溪的古生物化石,大都生活於地質年代更新世時期。
自1931年在菜寮溪河域首度發現古生物化石以來,即引起國內考古界及化石收藏家一陣騷動與振奮,當時部份被挖掘出土化石流散各地,直至1981年左鎮菜寮化石館的成立,現地古生物化石終於有了「家」,也讓更多人有機會目睹大型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化石,諸如古象、古鹿、野牛、野豬、鱷及鯨等化石骸骨,對於了解海上及陸地生物的演化甚具意義。
1971年,菜寮溪旁發現一隻更新世早期的犀牛化石,體型較中國犀牛略小,頭上獨生一角,肩高約1.8公尺,該品種今日已然滅絕。1972年在現地挖掘出一隻完整的犀牛化石,1974年台灣省立博物館(即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)聘請日本專家鹿間時夫博士來台,進行犀牛化石的復原工作;省立博物館因紀念日籍學者早?一郎教授發現菜寮化石的偉大貢獻,因而將該犀牛化石命名為「中國犀牛早?氏亞種(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」,並存放於台灣博物館。
近2年前,本府發現成立20餘年的左鎮菜寮化石館,隨著化石的接連出土,展場變得愈加凌亂,許多古化石未經專家鑑定生存年代,故費時1年半的時間重新規劃展示空間及鑑定年代,並於今年4月8日重新開館,爾後積極與國立台灣博物館爭取將早?犀牛移回館內展覽。時過3個月,早?犀牛真的要回家了,今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,台博館與本府合辦「早?犀牛回娘家化石特展」,將以早?犀牛復原骨架模型作為特展主軸,搭配展出左鎮及澎湖海溝出土的化石為輔,實是一場深具文化意義的特展活動。該副早?犀牛模具製作係由茂迪公司贊助,非常感謝茂迪對於人文史蹟的奉獻與熱愛,讓我們台南縣及周邊縣市的南部鄉親,有機會一睹早?犀牛化石的真面目。
左鎮菜寮化石館
另外,本府配合本次特展,特別舉辦「相約菜寮—與化石共舞」系列研習活動,自今天開始至12月9日計區分為7梯次,以古生物樂園作為探索主題,邀請化石專家介紹牡蠣、扇貝、雲母蛤、海膽、棘皮動物、犀牛、史前鯊魚、珊瑚、貝類及古象等古生物化石,並介紹化石模型DIY製作方式,歡迎有興趣的民眾,一探曾活躍於菜寮溪河域古生物及當時環境氣候的變化軌跡。
「化石共舞」報名熱線(自即日起接受報名至11月30日止):06:6325865 洽文化局 蒙先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