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

??????????????????? / ???

一次大戰,全歐洲死了800萬人,法國男性人口一下就少了十分之一,各國都陷入人口下滑的恐慌,法國為了提高生育率,曾鼓勵戰場上的阿兵哥回鄉「增產報國」,同時亦要求女人「為法國生產」。結果是效果不彰。

當時法西斯政權的宣傳口號更直接,例如:「生養子女是女性愛國的表現。」墨索里尼還找來婦女團體,要她們代為傳話:「回去告訴全國女性同胞,我需要她們生養孩子,而且愈多愈好。」其他國家開始有樣學樣,也推出「懷孕是婦女對國家的積極貢獻」等倒胃口的口號;法國那時再想出一套妙計,即生小孩拿獎牌,若接連生十個,可獲國家頒贈金牌一枚,達五個以上,至少也有一面銅牌。雖然政府一頭熱,老百姓一樣當作耳邊風。

到了納粹興起的年代,德國更為擔心生育率不振的問題,於是開始大量印製家庭生活小冊子,教導年輕夫婦怎麼持家,其中「擇偶十誡」第十條就是「盡量生養子女。」甚至還立法禁止避孕。最後是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,女人乾脆直接墮胎。

研究歷史的人後來想找出當時大家不想生小孩的原因,發現關鍵在政府財政捉襟見肘,根本沒辦法提供足夠的家庭津貼,因為生小孩而得到的房屋補助和扣抵稅額都太低,導致配合政策的家庭徒增負擔,簡直自找麻煩。難怪政府宣傳口號愈響亮,愈是反效果,誰願意為了愛國生小孩,何況小孩出生後就是一連串的苦日子等著他。

一直等到二次大戰結束,生育率終於有了起色,原本拚政治的政府,轉而拚經濟,國家經濟復甦,人民生活改善,才真正帶動一波嬰兒潮。內政部今天要大家想一句聽了就想生的口號,應該只會是徒勞無功,恐怕非得等到「馬英九下台」,換一批治國有方的人清乾淨他的爛攤子,舉國或許增產有望。 http://bit.ly/df4Gj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